在迁安市北部的青山绿水间,楼子山村如一颗明珠镶嵌其中。这里北望长城烽火台遗迹,东临潺潺水库,新三抚公路蜿蜒而过,串联起全村157户的幸福生活。近年来,村“两委”班子以党建为魂、产业为基、文化为韵、生态为底,走出了一条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的文明振兴之路,先后斩获“河北省美丽乡村”“河北省卫生村”“河北省森林村庄”等荣誉,2025年5月更是荣膺“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”称号,在长城脚下谱写了一曲乡村蝶变的动人乐章。

党建红:激活文明创建“强引擎”
多年来,村“两委”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文明创建的“红色引擎”,通过搭建民主平台、完善服务机制、织密民生网络,让村民从“旁观者”变身“当家人”,筑牢了文明创建的根基。在民主议事方面,楼子山村创新推出“乡村振兴月例会”制度,构建起“群众点单、代表议事、结果公示”的闭环机制。议事主题紧贴民生需求,小到稻田观光路线优化、污水管网改造,大到产业发展规划、人居环境提升,均由村民自主提出;议定事项每月公示在党建广场公开橱窗,接受全体村民监督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2025年以来,全村已通过月例会议定事项12件,从稻田灌溉设施修缮到村民活动中心升级,每一项决策都精准对接群众期盼,基层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显著提升。
为及时回应群众诉求,楼子山村还构建了“线上+线下”融合的民情响应体系。线下,村“两委”干部落实包联机制,每周至少走访10户村民,重点关注留守儿童、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;线上,依托“大喇叭+微信群”搭建“民情驿站”,大喇叭每日定时播报政策法规、惠民信息,微信群24小时接收村民“微诉求”,形成“收集—响应—解决—反馈”全链条服务机制。2021年以来,累计化解土地流转纠纷、邻里矛盾等问题34件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事项6件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户、大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,和谐稳定的氛围成为文明创建的坚实底色。

产业金:铺就富民强村“稻香路”
文明创建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,立足“水稻+渔村”双资源优势,通过村企联姻、资源盘活、业态创新,让“稻花香”变成“金银香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。2021年,楼子山村与迁安顺康集团达成深度合作,成立楼子山稻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开启“农文旅融合”发展新模式。双方以152亩稻田为核心,打造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、旅游观光、餐饮住宿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:一方面,推进水稻产业化发展,培育特色品种“胭脂稻”,通过精细化种植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,2025年7月,“胭脂稻”凭借软糯口感和丰富营养成功入选“迁安有礼”品牌选品,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;另一方面,挖掘“长城+稻田”文旅价值,将明星阁遗址改造为“长城渔村”,青砖灰瓦间还原渔家生活场景,开发“穿蓑衣、戴斗笠、学古法碾米”沉浸式体验项目,每年举办“稻香文化节”“农耕体验日”,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。
“三变”改革激活沉睡资源:288.4亩松山、315.2亩废弃矿山流转给企业开发旅游,村集体年增收23万元;项目资金折股量化,村民每年享受分红;鼓励村民自愿将个人资源、资产等折价入股,当上“股东老板”。
生态绿:勾勒宜居乡村“新画卷”
村“两委”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以“五清三建一改”为抓手,从基础设施完善、生态环境整治、景观打造入手,让乡村既有“内涵美”,更有“颜值美”,打造宜居宜游幸福家园。在基础设施提升上,楼子山村下足“绣花”功夫。累计硬化村内道路2000米,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,建成分类垃圾站5处,疏浚河道2公里;绿化荒山100亩,种植杏树、柏树等苗木,让曾经的荒坡变成“绿色银行”。如今走进楼子山村,平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,太阳能路灯在村口巷尾点亮,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,一幅整洁有序的乡村图景映入眼帘。
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,楼子山村还精心打造“四季景观带”,实现“一步一景、四季有景”。此外,该村距国家AAAA级景区白羊峪长城旅游区仅3公里,村北水库与连片稻田形成“北方水乡”风貌,每到节假日,游客纷至沓来,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也带动了村内餐饮、民宿等产业发展,实现了“生态美”与“经济美”的双赢。

化文彩:涵养乡村文明“精气神”
村“两委”深知,文明创建不仅要改善物质环境,更要丰富精神内涵。近年来,该村深挖“稻香文化”“渔村文化”底蕴,通过邻里节、研学体验、文明实践,让乡村文化“活”起来,让文明新风“传”开来。2025年暑期,该村举办的“走进长城享美食”乡村厨艺大赛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,选手们用本地稻米、水库鱼虾制作特色美食,共享配方的“传帮带”精神、志愿者清理赛场的“红马甲”身影、游客主动践行的“光盘行动”,让文明新风在烟火气中自然流淌。
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传播文明的重要阵地。作为迁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重要节点,楼子山村组建“稻花飘香”志愿服务队,定期开展助农帮扶、政策宣讲、文化传承等活动,今年累计组织助农采摘、技术指导、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21场次;通过“大喇叭宣讲+文化墙展示”的方式,普及文明公约、传播正能量,推动“邻里互助”“孝老爱亲”“绿色环保”等新风尚落地生根。在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,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、文化活动组织,形成了“人人讲文明、户户树新风”的良好氛围。
从“种稻卖米”的传统村落,到“农文旅融合”的文明村镇,楼子山村的蜕变,是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,是产业发展的有力见证,是文化传承的鲜活样本,更是生态保护的成功典范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长城垛口,洒向层层稻浪,这个北方小村正以“全国文明村镇”为新起点,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,用文明之笔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(撰稿人:韩梦 迁安市大崔庄镇党委宣传委员)